8
接头和连接
KT4M系列泵浦(请参阅图 4)配有:
2 个吸取口"IN",1"气管。
在两个连接口上进行连接对良好运行毫无影响;不使用
的吸取口应严密封闭。
2 个出口"OUT",1/2"气管。
3 个服务连接口,1/4"气管;仅用于压力计的连接。
2
3
2
OUT
IN
1
1
9
泵浦安装
9.1
安装
泵浦必须使用专门的M12螺纹支架进行水平安装;以80 Nm
的力进行紧固。
底座必须完全平坦和硬度适中,以免对连接轴线产生变动
和错位的影响。
不得把机组直接在地面上进行硬性固定,中间必须使用防
震部件连接。
特殊的用途请联系技术部或售后服务中心。
更换位于泵壳后盖并带有液面检查杆的盖子上的
注油孔盖(红色),并检查油面正确与否。
即使在组件安装后,也应该可以触及液面杆。
泵轴(PTO)不能直接在发动机组组上进行刚性连
接。
加以使用以下的传动连接:
- 通过法兰进行液压连接;正确的使用请联系技
术部或售后服务中心。
- V型皮带连接;
- 万向节连接(注意制造商建议的最大工作角
度);
- 弹性联轴节。
9.2
转动方向
转动方向是通过靠近动力连接轴的泵壳上的箭头指示出来。
面向泵浦顶部,转动方向应如图 5般。
左侧
顺时针
9.3
泵浦被定义为右版,当:
观察泵浦正前方上部,泵轴的PTO轴应在右侧。
泵浦被定义为左版,当:
观察泵浦正前方上部,泵轴的PTO轴应在左侧。
备注图 5中叙述的版本为右版。
OUT
9.4
为了让设备与泵浦产生的震动隔绝,建议在泵浦附近(入口
IN
和出口)进行软管连接。入口段的一致性应可阻止泵浦产生
的负压而造成的变形。
9.5
图 4
为了获得最佳的容积效率,要求具备起码0.20米的正吸入
压头,液体的浓度越高,吸入压头也应相继增大。
9.6
为了确保泵浦的良好运作,吸入管线必须具备以下特性:
1. 8米以下长度的管道内径最小应为1"。
管道必须具有一定的硬度,以避免负压造成的自缩小。
2. 布局应可避免气蚀现象。
3. 结构结实,可确保长期的完好密封。
4. 避免泵浦停顿时出现排空现象,即使部分排空亦然。
5. 请勿使用3或4路的油压接头、适配器和扣压接头等。
这些物品有可能会出现过度的载荷损失而影响泵浦的性
能。
6. 避免使用底阀和其他类型的单向阀。
7. 请勿把旁通阀排放口直接连接在入口上。
8. 在储罐内装设适当的隔板,以避免来自旁通管路和储罐
供给管路的斑脱土液在泵浦吸入口附近产生漩涡和涡
流。
9. 确保安装在泵浦上的吸入管线内部洁净。
9.7
为了铺设正确的输液管线,请遵守以下规定:
1. 管道内径必须能够保证正确的液体流速。
2. 连接泵浦的第一段管路必须为软管连接,以让泵浦产生
的震动与设备的其他部分隔绝开来。
3. 使用在各种运行条件下都可以保证安全的高压管道和接
头。
4. 使用适合柱塞泵的典型脉冲载荷的压力计。
5. 在设计阶段,应考虑线路上的载荷损失而形成相对于测
量得到的压力的使用压降。
6. 对于那些在输液管线上由泵浦造成有害或意外的脉冲的
应用,应安装尺寸相当的脉冲缓冲器。
右侧
逆时针
图 5
120
更换版本
版本只能由抓也和经授权的人员进行更改,并详
细遵守如下:
1. 按照维修手册第2章第2.2.2.1节的说明分开液
压和机械部分。
2. 把机械部分转动180°并重装泵壳后部的盖
子,以让液面检测杆朝上;最后,正确地把识
别标牌定位在泵壳上相对的座上。
确保泵壳上的下排放孔对应的活塞均为打开状
态而不至于被旧版本的塑胶盖子所遮蔽。
3. 按照维修手册第2章第2.2.2.2节的说明联合液
压和机械部分。
液压连接
泵浦供给
吸液条件请参阅段节9.8.的图示。
吸入管线
在管道线上,应避免局部变窄,否则会造成载
荷损失而导致气蚀。禁止存在90°的弯角、与
其他管线的接头、瓶颈、边坡、反"U"型弯角
和"T"型连接。
输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