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ERATURE MANAGEMENT SYSTEM
3.5.6 水温检查
系统将提示使用者在低温设定点开始时更改 S3 位置,并在低温设定点完
成后更改回来。在检测期间,系统以手动模式运行。在系统运行时,水温
被控制在不同的设定点,而 PT1 测量流经 CTU 的水的温度。随后将这
一参考温度用于检查系统的内部水温传感器。应进行加热器要素检查以及
加热和冷却性能检测。
四个部分一般需要约 15 分钟,每个部分均包含水温检查。检查 1 在
约 6°C 时进行,检查 2 在约 28°C 时进行,检查 3 在约 40.5°C 时
进行,检查 4 在约 38°C 时进行。在此过程中,对病人体温 1、出口水
温 1 (T1)、出口水温 2 (T2)、入口水温 (T3)、冷却器温度 (T4)、入
口压力和流速持续获取平均值和进行监测。每个检查点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方可成功完成:
•
T2 平均值必须在校正参考温度(即通过 PT1 测量的 CTU 探头)
的 2.0°C 内。
•
校正参考温度必须瞬时超越期望的校准温度(6°C、28°C 和
40.5°C),随后降低。唯一的例外是检查 4,其参考温度必须仅
在 38°C 以下降低 6 度。
•
分流阀必须关闭。
如果一项检查未能在 30 分钟内完成,将显示一条信息。
再次强调,这一检测需要通过病人体温通道进行精确测量。因此,必须先
成功完成病人体温检查。此外,在水温测量中,流速也同样重要。因此,
同样必须已完成入口压力检查,因为吸力是产生流动的驱动力。
根据对照检查期间获得的校正平均探头温度值,检查新校准的临时数
值。T1 和 T2 读数必须在探头的 ± 0.54°C 内(在 6°C 和 28°C 温度
下检查),T1 和 T2 读数必须在探头的 ± 0.34°C 内(在 40°C 温度下
检查);T3 传感器必须在探头读数的 ± 0.54°C 内(在 6°C、
28°C 和 40°C 温度下检查);T4 传感器必须在 ± 0.54°C 内
(仅在 6°C 的温度下检查)。如果未满足条件,将显示错误消息。
3.5.7 出口温度校准
校准的最后阶段使用 PT1 测量出口温度,因为其跨过可能数值的范围。
这一过程需要约 28 分钟。在完成后,校准数值被保存。
在保存过程中保存的信息包括:
•
在各项检查期间生成的新校准因素。
•
在检测开始时输入的 CTU 数值(A 至 H)。
•
在保存之前设置为零的校准小时值。
在使用 CTU 进行首次校准之前,保存的 CTU 值被设为默认值。此外,
如果任何 CTU 值的有效性检查值在从存储器中检索到时是不准确的,保
存的 CTU 值将自动设为默认值。
默认的 CTU 值为:
A.
10.87°C
B.
25.54°C
C.
34.52°C
D.
39.98°C
E.
0.00°C
F.
0.00°C
G.
0.00°C
H.
2900
3.5.8 检查校准
检查校准流程的最后阶段显示检查所得的数值以及通过或失败的指示。结
果屏幕上显示的参数的通过/失败标准列于表 3.1。
检测
流速
分流流速
入口水压零偏移
病人体温 1(控制 1)PT1
(4 次检查)
病人体温 2(监测 2)PT2
(4 次检查)
病人体温回声出口(出口)
(4 次检查)
水温 T1(控制 – 出口)
(3 次检查)
水温 T2(监测 – 出口)
(3 次检查)
水温 T3(监测 – 入口)
(3 次检查)
218
C T U 手 册
条件
300 ml/min ≤ 流速 Δ ≤ 300 ml/min
分流流速 Δ ≥ 500 ml/min
-0.3 psi ≤ P ≤ 0.3 psi
-0.3°C ≤ 10°C Δ ≤ 0.3°C
-0.3°C ≤ 25°C Δ ≤ 0.3°C
-0.1°C ≤ 35°C Δ ≤ 0.1°C
-0.3°C ≤ 40°C Δ ≤ 0.3°C
-0.3°C ≤ 10°C Δ ≤ 0.3°C
-0.3°C ≤ 25°C Δ ≤ 0.3°C
-0.1°C ≤ 35°C Δ ≤ 0.1°C
-0.3°C ≤ 40°C Δ ≤ 0.3°C
-0.2°C ≤ 10°C Δ ≤ 0.2°C
-0.2°C ≤ 25°C Δ ≤ 0.2°C
-0.2°C ≤ 35°C Δ ≤ 0.2°C
-0.3°C ≤ 40°C Δ ≤ 0.3°C
-0.5°C ≤ 6°C Δ ≤ 0.5°C
-0.5°C ≤ 28°C Δ ≤ 0.5°C
-0.3°C ≤ 40°C Δ ≤ 0.3°C
-0.5°C ≤ 6°C Δ ≤ 0.5°C
-0.5°C ≤ 28°C Δ ≤ 0.5°C
-0.3°C ≤ 40°C Δ ≤ 0.3°C
-0.5°C ≤ 6°C Δ ≤ 0.6°C
-0.5°C ≤ 28°C Δ ≤ 0.5°C
-0.5°C ≤ 40°C Δ ≤ 0.5°C
表 3.1. 验证数据